Query:
学者姓名:景献力
Refining:
Year
Type
Indexed by
Source
Complex
Language
Clean All
Abstract :
船山在《古诗评选》中提出了“文者气之用,气不昌则更无文”,并以之为基础肯定了曹丕、晋宋等平和含蓄的诗风,否定了建安、齐梁等刚健柔弱的诗风。他继承并发展了曹丕以来的文气说,对昌气的解释也超越了韩愈、苏辙以来的传统。船山以理气关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文气理论,不仅在学理的层面上丰富了文气说的内容,其目的更在实用的层面上,在他这里,文气理论既以气本论为哲学基础,又以为诗教服务为最终伦理价值指向,是一个相对完整自足的整体。
Keyword :
《古诗评选》 《古诗评选》 文学价值 文学价值 船山文气理论 船山文气理论 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景献力 . 试析船山文气理论之独特性--以《古诗评选》为中心 [C]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11 : 158-163 . |
MLA | 景献力 . "试析船山文气理论之独特性--以《古诗评选》为中心"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11) : 158-163 . |
APA | 景献力 . 试析船山文气理论之独特性--以《古诗评选》为中心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11) : 158-163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船山在《古诗评选》中提出了“文者气之用,气不昌则更无文”,并以之为基础肯定了曹丕、晋宋等平和含蓄的诗风,否定了建安、齐梁等刚健柔弱的诗风.他继承并发展了曹丕以来的文气说,对昌气的解释也超越了韩愈、苏辙以来的传统.船山以理气关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文气理论,不仅在学理层面上丰富了文气说的内容,其目的更在实用的层面上.在他这里,文气理论既以气本论为哲学基础,又以为诗教服务为最终伦理价值指向,是一个相对完整自足的整体.
Keyword :
《古诗评选》 《古诗评选》 文气 文气 昌气 昌气 王船山 王船山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景献力 . 试析船山文气理论之独特性——以《古诗评选》为中心 [J].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4) : 81-85 . |
MLA | 景献力 . "试析船山文气理论之独特性——以《古诗评选》为中心"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2011) : 81-85 . |
APA | 景献力 . 试析船山文气理论之独特性——以《古诗评选》为中心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4) , 81-85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以复古求革新,求正变,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老办法了.然而"复古"又如何能"革新"?这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如果我们借助布鲁姆的"误读"理论重新观照之,庶几会得出一点相对清晰的结论,或可稍补传统文论"点到辄止"的遗憾于万一.本文谨以明清之际对六朝诗的接受与"误读"为例来尝试解析这一问题.
Keyword :
六朝诗 六朝诗 复古 复古 明清之际 明清之际 误读 误读 革新 革新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景献力 . 复古与误读——以明清之际六朝诗的接受史为例 [J]. | 中国韵文学刊 , 2010 , 24 (1) : 41-45 . |
MLA | 景献力 . "复古与误读——以明清之际六朝诗的接受史为例" . | 中国韵文学刊 24 . 1 (2010) : 41-45 . |
APA | 景献力 . 复古与误读——以明清之际六朝诗的接受史为例 . | 中国韵文学刊 , 2010 , 24 (1) , 41-45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清初吴淇编选的《六朝〈选〉诗定论》是一部以《文选》所选古诗为评论对象的古诗选本。吴淇借此对《选》诗进行了重新阐释。他以“汉道”来规定《选》诗,将其界定为形式为五七言、内容精神上能够体现三百之性与楚骚之情的“六朝”诗,使得《选》诗范围被缩小,意义被绝对化,失去了原本的丰富性。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种主张是不利于文学发展的。但这也是清初儒家诗学政教精神复兴大背景下的产物,从这一意义上讲,《六朝〈选〉诗定论》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景献力 .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对《选》诗的重新阐释 [J].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3 (1) . |
MLA | 景献力 .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对《选》诗的重新阐释"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3 . 1 (2009) . |
APA | 景献力 .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对《选》诗的重新阐释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3 (1)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王闿运的复古思想,多数时候是被视为逆潮流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他强调诗中所抒之情要摆脱儒家诗教的束缚,重视文之绮丽,不惟与同时的其他复古流派相比更能代表文学发展的方向,即与其后的新派诗相比,在对文学本质特征的认识上,也是大有过之的.王闿运对作为诗歌本质特征的抒情和审美要素的自觉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相对于六朝时期的文学自觉,明清人对六朝诗抒情和审美特征的再认识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学再自觉的过程,而它的终结点和最高点就是王闿运.
Keyword :
复古 复古 文学自觉 文学自觉 王闿运 王闿运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景献力 . 王闿运的复古思想与文学自觉 [J].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 36 (1) : 59-64 . |
MLA | 景献力 . "王闿运的复古思想与文学自觉" .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6 . 1 (2008) : 59-64 . |
APA | 景献力 . 王闿运的复古思想与文学自觉 .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 36 (1) , 59-64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对“情”所做的理论建构颇具特色,不仅包括情感,还包括了诸如命旨、神思、理、解、悟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因素,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无论是从情感的层面,还是从包罗了所有与诗歌内容相关要素的“情”的层面,他对“情”的论述都显示出一种“泛情化”倾向。这种“泛情化”中所包含的对六朝乃至梁陈文学的重视,反映了明清之际对文学抒情特质的重视,同时也是文学自觉深入人心的一个表现。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景献力 . 陈祚明诗论的“泛情化”倾向 [J].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1 (4) . |
MLA | 景献力 . "陈祚明诗论的“泛情化”倾向"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1 . 4 (2007) . |
APA | 景献力 . 陈祚明诗论的“泛情化”倾向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1 (4)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学者们对王士禛神韵说的内涵有诸多争论,在其除了王孟一派之外是否涵盖其他类型的审美风格上做了诸多分辨,其实大可不必。王士禛的神韵说是在不断对传统进行缩削式误读的过程当中逐步明确下来的,渔洋对其诗学主张的不断缩削、不断明确,并非诗学观点有多么大的改变,而只是为了使自己的诗学主张更为突出,更容易被广为接受而已。而关于其神韵说只涵盖了王孟一派一种审美风格的看法,实际上更多的是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误读。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景献力 . 对传统的缩削式误读——王士禛神韵说的另一种解读 [J].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9 (4) . |
MLA | 景献力 . "对传统的缩削式误读——王士禛神韵说的另一种解读" .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9 . 4 (2007) . |
APA | 景献力 . 对传统的缩削式误读——王士禛神韵说的另一种解读 .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9 (4)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王士稹康熙27年编选的《唐贤三昧集》中所反映出来的神韵主张,其实早在其康熙22年应徐乾学劝而编选的《五言古诗选》中即已有所表现,只是没有《唐贤三昧集》来得明晰。从《五言古诗选》到《唐贤三昧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士稹诗学主张逐步缩削、集中的轨迹,可以说神韵说是王士稹在古代诗学传统中寻找师法对象时逐步明确下来的。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景献力 . 从《五言古诗选》到《唐贤三昧集》——谈王士禛“神韵说” [J].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26 (6) . |
MLA | 景献力 . "从《五言古诗选》到《唐贤三昧集》——谈王士禛“神韵说”" .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6 . 6 (2007) . |
APA | 景献力 . 从《五言古诗选》到《唐贤三昧集》——谈王士禛“神韵说” .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26 (6)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李攀龙编选的<古今诗删>,历来都因其反映了复古派"古体尊汉魏,近体宗盛唐"的诗学主张而受到重视,但在文学上还经常会看到理论与实践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作为复古派以口号相号召的推尊汉魏盛唐,从某种程度上说,就与<古今诗删>的具体选诗情况不完全相符.从他对汉魏六朝诗的选取来看,李攀龙并未以自己的理论主张做预先的价值判断,而是表现出一种比较宽泛的诗学取向.
Keyword :
五古之"体" 五古之"体" <古今诗删> <古今诗删> <感遇诗> <感遇诗> 李攀龙 李攀龙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景献力 . 李攀龙《古今诗删》删诗标准与其理论主张的偏离 [J].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20 (4) : 51-54 . |
MLA | 景献力 . "李攀龙《古今诗删》删诗标准与其理论主张的偏离"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 . 4 (2006) : 51-54 . |
APA | 景献力 . 李攀龙《古今诗删》删诗标准与其理论主张的偏离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20 (4) , 51-54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Export
Results: |
Selected to |
Form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