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ry:
学者姓名:何群
Refining:
Year
Type
Indexed by
Source
Complex
Former Name
Co-
Language
Clean All
Abstract :
在司法实务中,"肇事后逃逸"这一法定加重刑的情形适用频率较高,但是关于"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标准仍然存在诸多分歧.通过探究"肇事后逃逸"的规范保护目的,反驳"逃避救助义务说",提倡"救助义务说","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标准得以检视.从客观归责角度对"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标准进行重构,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方可认定逃逸情节:肇事者的逃跑行为创设了规范意义上的危险;肇事者的逃跑行为增加了伤者的实质危险;增加的实质危险是可以避免的危险.
Keyword :
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 客观归责 客观归责 规范保护目的 规范保护目的 逃避救助义务 逃避救助义务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何群 , 陈云仪 . 交通肇事罪"肇事后逃逸"之教义学检视与重构:从客观归责的视角 [J].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27 (2) : 57-64 . |
MLA | 何群 等. "交通肇事罪"肇事后逃逸"之教义学检视与重构:从客观归责的视角"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7 . 2 (2025) : 57-64 . |
APA | 何群 , 陈云仪 . 交通肇事罪"肇事后逃逸"之教义学检视与重构:从客观归责的视角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27 (2) , 57-64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在刑法扩张背景下,以保护集体法益为宗旨的罪名大量增加,从而令集体法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集体法益固然需要保护,但却不能泛化打击面.代替考试罪符合集体法益犯罪的特征,具有集体法益犯罪之应然内涵,是研究集体法益犯罪出罪的突破口.在司法层面之所以有必要对集体法益保护进行限制,不仅是因为刑事司法活动需受到比例原则的恰当制约,而且基于集体法益自身的可恢复性特征,司法出罪并无碍于集体法益之保护.与此同时,治理法定犯时需要穷尽前置法保护措施,而非擅动刑柄.在限制路径方面,集体法益的司法保护需依次考察行为之规范违反幅度之量的要求与行为需罚性,并根据集体法益之可恢复性程度确定集体法益司法保护之力度.代替考试罪是微罪,其规范违反幅度很低,替考行为之犯罪对象、行为完成状态、犯罪动机与是否为惯犯共同决定着具体行为之需罚性.通过分析代替考试罪,可为其他集体法益犯罪之出罪进行指引与示范.
Keyword :
代替考试罪 代替考试罪 司法限制 司法限制 集体法益 集体法益 需罚性 需罚性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何群 , 张书惠 . 论集体法益保护之司法限制:以代替考试罪为视角 [J].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42 (5) : 55-65 . |
MLA | 何群 等. "论集体法益保护之司法限制:以代替考试罪为视角" .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2 . 5 (2024) : 55-65 . |
APA | 何群 , 张书惠 . 论集体法益保护之司法限制:以代替考试罪为视角 .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42 (5) , 55-65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在刑法扩张的背景下,我国刑法向轻罪化方向发展。随着轻罪比例的不断攀升,现行前科体系之弊端日渐凸显,因此,为轻罪犯罪人构建前科消灭制度的呼声不绝于耳。构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具有积极的制度价值,可以起到顺应轻罪比例升高之趋势,实现刑法体系现代化以及更新国人犯罪观念的积极效果。在宏观制度厘定层面,可通过制定单行“前科管理与适用法”的方式在规范层面明确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同时应当对制定轻罪前科的规范性文件之层级作出限制,明确轻罪前科消灭的范围与时点。在微观制度构建层面,需要明确轻罪前科消灭的实质条件,免除附条件的过失犯罪人、微罪犯罪人以及“定罪免刑”犯罪人的前科担负,并为不能立即消灭其前科的犯罪人构建轻罪前科封存制度,以5年作为封存上限,根据罪行的差异分类配置个罪的具体封存期限。
Keyword :
前科 前科 前科消灭制度 前科消灭制度 轻罪 轻罪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何群 , 张书惠 . 论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之构建 [J].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38 (03) : 71-82,171-172 . |
MLA | 何群 等. "论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之构建"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 . 03 (2024) : 71-82,171-172 . |
APA | 何群 , 张书惠 . 论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之构建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38 (03) , 71-82,171-172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内涵存在个人法益论和集体法益论的争论,但个人信息兼具私人性和公共性,单一的个人法益论或集体法益论均无法统摄本罪的法益内涵.这也进一步导致当前本罪的保护模式存在集体法益与个人法益保护不均、行为规制范围过窄、与前置法衔接不畅等问题.构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整体法益构造,应立足于个人信息的属性,厘清本罪的复合法益性质,明确刑法的保护目的不仅在于保障个人信息权,更在于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与流通,规避个人信息流通风险.完善本罪的规制进路,需借助"场景一致性"理论,以类型化思维区分个案保护法益,并通过扩充行为类型、明确行为对象等手段实现刑法与前置法的衔接,在教义学上植入比例性思维以控制集体法益的不当扩张,坚持实质出罪,避免刑法成为社会发展的掣肘.
Keyword :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权 个人信息权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集体法益 集体法益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何群 , 胡宗媛 . 法益二元论视野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法益内涵与规制路径 [J].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46 (2) : 107-117 . |
MLA | 何群 等. "法益二元论视野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法益内涵与规制路径" .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6 . 2 (2024) : 107-117 . |
APA | 何群 , 胡宗媛 . 法益二元论视野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法益内涵与规制路径 .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46 (2) , 107-117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网络欺凌具有隐蔽性、高发性等特点,治理难度较大,传统的校园欺凌治理模式难以应对。算法治理作为情境犯罪学在网络空间的具体应用和现代治理术的核心代表性内容,具有高效性、精确性和预测性等优势,能够有效解决网络欺凌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坚持未成年人最大化利益原则的基础上,从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多元共治和规避算法风险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算法治理体系,打造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Keyword :
情境犯罪学 情境犯罪学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 算法治理 算法治理 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何群 , 沈君燕 .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治理 [J].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26 (04) : 104-113 . |
MLA | 何群 等.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治理" .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6 . 04 (2024) : 104-113 . |
APA | 何群 , 沈君燕 .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治理 .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26 (04) , 104-113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强人工智能可能具备辨认控制能力和自主决策、自主行动的能力,算法、训练模型、数据参数的发展使强人工智能认识法律行为及其意义并对其作出允洽回应成为可能。制造商与使用者等相关主体对人工智能犯罪风险有限的注意义务,无法满足强人工智能犯罪的潜在治理需求。文章提出修正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基于风险防控的需要拟制强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综合考虑强人工智能对法律行为的学习、理解和回应能力,对自身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以及对刑事责任的承受能力,依据实际情形针对性地判断强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成为法定刑事责任主体,以实现刑法治理与科技发展的并行不悖。
Keyword :
修正人类中心主义 修正人类中心主义 刑事责任主体 刑事责任主体 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何群 , 柯英杰 . 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责任的主体资格探析:以风险防控为研究视角 [J].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38 (04) : 8-17,50 . |
MLA | 何群 等. "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责任的主体资格探析:以风险防控为研究视角" .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8 . 04 (2024) : 8-17,50 . |
APA | 何群 , 柯英杰 . 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责任的主体资格探析:以风险防控为研究视角 .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38 (04) , 8-17,50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目前的永久性前科制度对犯罪人资格和权利进行永久性的限制与剥夺,其本质就是对犯罪人基本人权的限制和剥夺。基于失权与复权的内在关联,我国人权保障的宪法原则以及刑法谦抑性和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要求附条件构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轻罪前科消灭制度之构建,主体条件采取综合主义标准,以刑度条件为主,以罪质条件为辅,划分前科消灭的主体范围;同时,以强调危险评估与控制的新刑罚理论为指导,量化性考察犯罪人再犯风险性,科学设置前科消灭的考察期限。制度配套方面,需完善犯罪记录制度、社区矫正制度和复权制度等配套制度。
Keyword :
前科消灭 前科消灭 复权理念 复权理念 配套制度 配套制度 附条件 附条件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何群 , 宋义杰 . 轻罪附条件前科消灭制度之构建 [J]. |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24 , 37 (03) : 66-70 . |
MLA | 何群 等. "轻罪附条件前科消灭制度之构建" . |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7 . 03 (2024) : 66-70 . |
APA | 何群 , 宋义杰 . 轻罪附条件前科消灭制度之构建 . |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24 , 37 (03) , 66-70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网络平台数据垄断行为不仅会产生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垄断效果,还会对数据法益造成侵害。同时,以行政规制手段为核心的反垄断框架威慑力不足,难以保证行为社会危害性与所受惩治严厉性相适应,因此,刑法的介入十分必要。但刑法的谦抑性要求对犯罪行为的界定须足够精准,故数据垄断行为刑法规制体系的建立应紧扣双重法益侵害性这一特征,借助法定犯原理的论证与罪名间的对比,使数据垄断行为作为法定犯的适格性得以证成。通过梳理量化的方式将定性标准与定量标准交织具象化,有助于准确锚定罪与非罪的边界。同时,通过对比刑法教义学与立法论两个角度的规制路径,综合刑罚配置的均衡性考量,增设数据垄断罪是实现数据垄断行为刑法规制的有效路径。
Keyword :
入罪分析 入罪分析 反垄断 反垄断 数据垄断 数据垄断 数据法益 数据法益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何群 , 林锦涛 . 网络平台数据垄断行为之刑法规制 [J].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26 (03) : 70-78 . |
MLA | 何群 等. "网络平台数据垄断行为之刑法规制"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6 . 03 (2024) : 70-78 . |
APA | 何群 , 林锦涛 . 网络平台数据垄断行为之刑法规制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26 (03) , 70-78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内涵存在个人法益论和集体法益论的争论,但个人信息兼具私人性和公共性,单一的个人法益论或集体法益论均无法统摄本罪的法益内涵。这也进一步导致当前本罪的保护模式存在集体法益与个人法益保护不均、行为规制范围过窄、与前置法衔接不畅等问题。构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整体法益构造,应立足于个人信息的属性,厘清本罪的复合法益性质,明确刑法的保护目的不仅在于保障个人信息权,更在于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与流通,规避个人信息流通风险。完善本罪的规制进路,需借助“场景一致性”理论,以类型化思维区分个案保护法益,并通过扩充行为类型、明确行为对象等手段实现刑法与前置法的衔接,在教义学上植入比例性思维以控制集体法益的不当扩张,坚持实质出罪,避免刑法成为社会发展的掣肘。
Keyword :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权 个人信息权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集体法益 集体法益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何群 , 胡宗媛 . 法益二元论视野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法益内涵与规制路径 [J]. |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46 (02) : 107-117 . |
MLA | 何群 等. "法益二元论视野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法益内涵与规制路径" . |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6 . 02 (2024) : 107-117 . |
APA | 何群 , 胡宗媛 . 法益二元论视野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法益内涵与规制路径 . |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46 (02) , 107-117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近年来中国危险驾驶罪案件数居高不下,体现了现有危险驾驶罪防控体系的孱弱,相关犯罪防控手段亟须调整。情境犯罪学在犯罪预防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工智能的科技赋能下,情境犯罪预防理论成本高、可能侵犯私权等方面的局限性能够被有效解决。危险驾驶情境中,个体主观差异性弱、行为即时性强,与情境犯罪预防理论具有高度契合性,同时,将情境犯罪学运用于危险驾驶罪所代表的轻微罪领域,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消解风险刑法带来的负面因素。借助人工智能对于实时情境的监测,情境犯罪预防机制的视角能够进一步微观化,分析具体情境中的行为人特征,推进情境预防措施的情境化、具体化,实现情境犯罪学视域下精准、有效的危险驾驶罪预防。
Keyword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危险驾驶罪 危险驾驶罪 情境犯罪学 情境犯罪学 犯罪预防 犯罪预防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何群 , 林锦涛 . 情境犯罪学视域下危险驾驶罪之预防——从人工智能赋能的角度 [J].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22 (04) : 34-43 . |
MLA | 何群 等. "情境犯罪学视域下危险驾驶罪之预防——从人工智能赋能的角度" .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2 . 04 (2023) : 34-43 . |
APA | 何群 , 林锦涛 . 情境犯罪学视域下危险驾驶罪之预防——从人工智能赋能的角度 .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22 (04) , 34-43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Export
Results: |
Selected to |
Format: |